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汽车芯片是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为科学规划和系统部署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引导和规范汽车芯片功能、性能测试及选型应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梳理编制并正式印发了《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基于汽车芯片技术结构及应用场景需求搭建标准体系架构,以汽车技术逻辑结构为基础,提出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内容及标准重点建设方向,并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的两大建设目标,分阶段建立健全我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 “这两年,国内芯片在实现自主化的过程中,其实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如何更加科学与客观地判断芯片好坏等。”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供应链研究与合作中心主任高翔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指南》的发布将有力推动汽车芯片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鱼龙混杂情况的发生。 《建设指南》中,关于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技术结构,以“汽车芯片应用场景”为横向出发点,包括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座舱系统、智驾系统五个方面;根据标准内容分为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匹配试验三类。 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汽车芯片产品被分为10个类别,分别是: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功率芯片、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其他类芯片。 与消费类及工业类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应用场景更为特殊,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为严苛,需要充分考虑芯片在汽车上应用的实际需求,有效开展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更好满足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智能化、网联化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加速融合应用,我国汽车芯片的技术先进性、产品覆盖度和应用成熟度不断提升,也为开展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介绍,2021年,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下,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中汽中心、电子四院,成立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工作组,包括100多家行业单位的近200位专家,开展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形成汽车芯片技术结构、标准现状、标准需求、标准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明细5项研究成果,编撰并出版了《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路线图》。《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2023年3月28日,工信部发布了《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经过调整和修订,又于今年1月8日正式印发了《建设指南》,旨在充分发挥标准在汽车芯片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提供支撑。 对比发现,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发布的《建设指南》做出了几处较大的改动: 首先,在“总体要求”的第二部分“基本原则”中,《建设指南》特别强调了要“开放兼容、动态完善”,要求“结合国际和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强化标准对于汽车芯片应用场景需求的适配,不断动态优化完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 其次,关于2030年的建设目标表述,正式文件比《征求意见稿》更加完善,尤其提出要“基本完成对汽车芯片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满足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需要”; 第三,在“建设内容”中谈到汽车芯片标准体系的具体建设时,《建设指南》在“通用要求类标准”、“产品与技术应用类标准”和“匹配试验类标准”的不同类型标准建设内容中都增加了“重点建设方向”以及“优先制定”的相关阐述。 可以看出,《建设指南》在汽车芯片标准体系的建设上,不仅充分考虑到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并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了调整与完善的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加“重点建设方向”与“优先制定”的相关内容能够更好地解决产业目前面临的紧急问题,也为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权威指引和参考。 《建设指南》明确,根据汽车芯片技术现状、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阶段建立适用我国技术和产业需求、与国际标准协调统一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优先制定基础、通用、重点产品等急需标准,推动汽车芯片共性技术发展。 实际上,高翔直言,就目前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来看,芯片已经能够制造出来,性能也能够达到相关标准,但最大的瓶颈在于质量、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车规级产品的要求比电子消费类要高得多。 据了解,在评价与测试汽车芯片时,国内企业现在主要采用的还是一些国外标准,例如AEC-Q系列标准、IATF1649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安全标准则包括S026262功能安全标准。国内在此方面标准缺失严重,尤其是电磁兼容相关标准。 “在《建设指南》正式发布前,行业尚无国家层面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性文件,致使国产汽车芯片标准研究进展缓慢,且已发布的汽车芯片标准比较零散、不系统,汽车芯片这一交叉技术领域存在大量标准空白。标准的缺乏成为汽车企业不敢轻易尝试使用我国芯片的因素之一,从而阻碍了我国汽车芯片的上车步伐,既不利于汽车产业发展也不利于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原诚寅指出,《建设指南》发布后,汽车及芯片行业相关标准化组织,包括全国汽车、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通信、信息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等标委会,将统筹行业力量,基于标准体系架构共同开展汽车芯片标准研究制定,同时加大力量优先制定基础、共性及重点产品等急需标准,构建汽车芯片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此外,还将根据技术成熟度,逐步推进产品应用和匹配试验标准制定,切实满足市场化应用需求。国创中心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标准法规委员会汽车芯片专委会秘书处单位,将支持国家行业标准化组织,积极推进汽车芯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协同发展,开展汽车芯片先进技术团体标准的研究制定。 高翔认为,《标准指南》发布后,肯定能帮助产业准确理解汽车芯片的评价与测试方法,同时帮助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投入研发,从而避免鱼龙混杂情况的发生。当然,他也坦言,更重要的是能让企业找到当前芯片产品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办法。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建设指南》到落地还需要解决四方面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国内企业在汽车芯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需要加强标准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三,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协同,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第四,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汽车芯片标准体系的建设当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不断地迭代与升级,实现体系的不断成长与逐步完善。”高翔表示,相信在经过实践和验证后,相关标准能够对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4北京国际车展 老馆(朝阳)1号馆国际零部件区 新馆(顺义)未来出行产业链区 尚有少量展位,如有参展意向企业可以来电咨询: 黎先生:137 0168 0119